智能手機的橫空出世改變了人們的溝通與娛樂方式,讓如今很多人像戀人一樣的依賴她,每天不離不棄;鞋子是每個人生活的剛需,如果說它也能像手機一樣智能,這會不會讓我們生活更有趣呢。
圖一:某廠商開發的與手機APP互聯的時尚智能鞋
智能鞋的提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可是市場上成熟的智能鞋方案微乎其微,考慮到巨大的市場前景,很多企業仍是不畏開發難題,迎面而上,因為行業風口已經到來,智能鞋業的市場現狀如何,行業趨勢是怎樣的,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一、國內智能鞋行業現狀
1、傳統鞋企開始介入,行業競爭加大:今年市面上的智能鞋已有傳統鞋企開始介入,在這個新領域中,新的參與者越來越多,行業競爭開始加大。
2、市場對智能鞋認知度低,大品牌凸顯優勢:智能鞋認知度低,在整個智能可穿戴設備認知度排名中,處在墊底位置。因此,在選擇購買智能鞋上,市場對品牌及價格的敏感度相對更高。
3、智能鞋企業向鞋企集中地擴散。智能鞋企業不僅僅在北京、上海發展,在幾個大的鞋企集中地也開始出現。在泉州、莆田、東莞、溫州幾個大的制鞋地都出現了智能鞋企業,傳統鞋企試圖借助"互聯網+"帶來的新機遇開始轉型。
4、傳統鞋廠積極轉型求突破,行業與消費者習慣待形成
智能鞋的概念由來已久,耐克、阿迪達斯也曾嘗試生產類似的產品,但效果并不好。而從2013年開始,谷歌也嘗試了智能鞋項目,也未帶來大的反響。但從去年開始,國產的智能鞋產品才開始亮相市場,而且主要是互聯網公司在做,一開始并沒有鞋企的參與。
5、互聯網巨頭企業積極布局,為行業打造互聯網新入口
去年4月,百度宣布將與361°聯合發布防走丟智能童鞋。今年2月,百度與361°合作的智能童鞋在線下線下開始銷售。在雙方合作中,百度為361°提供了技術、方案及大數據等方面的支持。同樣,阿里巴巴也在積極參與到智能鞋領域中。在今年7月,有多達10款智能鞋亮相在淘寶眾籌的智能鞋專場上。騰訊也沒忘記這個新領域,微信打造的智能開放平臺可以讓各種智能硬件接入,對中小微智能鞋企業尤其有吸引力。
6、服務于智能硬件開發的平臺應運而生,開啟行業眾創眾享新模式
對于智能鞋這個新興但前景廣闊的行業而言,不管是市場信息敏銳的互聯網企業踏足,還是傳統的鞋類生產廠商,他們都面臨這一個不可回避的開發難題,不懂智能鞋類硬件的技術,如何借勢形成行業影響力。他們可以借助BAT等大型的互聯網公司實現客戶的精準營銷等難題,如何快速地實現鞋子的智能化,目前是這個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題。據半導體專家、原電子商情總編、兼出版人、快包創始人的劉杰博士像記者介紹,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的發布,互聯網+智能硬件的風口已經來臨,國內智能產品市場前景不可限量,但開發難題仍是迫不及待的一大痛點,高昂的開發人才成本與硬件成本讓很多中小企業舉步維艱,服務于智能硬件開發的快包平臺,不僅可以解決廠商面臨的技術人才難題,還能有效的節省開發成本,是廠商們解決底層硬件開發難題不錯的選擇。
二、智能鞋產業鏈分析
圖二、某傳統鞋廠開發的老人安保智能定位鞋
智能鞋產業鏈涉及環節較多,從產業分工維度看大致有芯片及零件生產商、移動開發者、鞋子、工業設計四個環節。
芯片及零件生產商
圖三:一個完整智能鞋的開發鏈條分析
第一是芯片及零件生產商環節,包括:芯片、傳感器、電池、感應器、無線模塊等。
第二是芯片,根據品類的不同,芯片及其他零件生產商也不同,主流的供應廠商有有intel、高通、MTK等品牌。隨著產業鏈的逐漸成熟,基于可穿戴芯片的一體化平臺解決方案也陸續出現。目前高通和MTK的芯片方案比較常見。
第三是傳感器。傳感器是智能鞋設備感知外部環境的窗口,也是產品功能差異化的重要硬件,傳感器的敏銳程度往往決定了產品的準確性。智能鞋使用的傳感器主要有3類,包括交互感知類、生理參數檢測類及環境感知類。因微型化、低成本、高精度等優勢,目前的智能鞋基本上都采用了MEMS傳感器。
第四是電池,智能鞋的電池分為兩類。一類是紐扣電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一般應用在藍牙和低功耗的傳感器元件上。另一類是可充電鋰電池,可以進行反復充電,成本較高,且要定期充電,一般應用在較高功耗的GPS定位智能鞋中。
移動開發者
智能鞋功能的可視化離不開移動應用,移動開發者是智能鞋產品研發中重要的一環。
鞋子
鞋子作為智能鞋的核心組成部分,同時還是智能元件的載體。但從鞋子本身來說,其品牌、質量、性價比、外觀等影響消費者購買的因素并沒有改變,智能功能是鞋子的附加分,而非決定因素。
工業設計
智能鞋內部需放置智能元件,這就涉及到工業設計。如何在不影響鞋子的美觀與舒適度的情況下,讓內置的智能元件處于最佳工作狀態,中國工業設計紅星獎或許給出了答案,2015年12月紅星獎評出了迄今為止第一雙獲獎智能鞋。
三、智能鞋行業市場分析
智能鞋市場規模大幅增長
市場調研機構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為45.5億元。2015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達105.6億元,增長率為132.1%。其中,智能鞋占比不高,不到1%,預計今年智能鞋市場規模在0.5億元,相比去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圖四: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及預測(數據來源艾瑞咨詢)
總體而言,整個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在鞋企與互聯網的共同努力下,智能鞋市場開始高速增長。隨著可穿戴設備市場的逐漸升溫,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把目光聚集到智能鞋領域中去,智能鞋產品進一步完善,開始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
智能鞋產品認知度
根據騰訊ISUX發布的2014年智能可穿戴市場白皮書所示,在過去的幾年中,用戶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認知主要來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對智能鞋的認知度并不高,智能鞋排名處于墊底位置。這主要是由于智能鞋在近兩年開逐步滲入國內市場,用戶對智能鞋的功能并不了解。
智能鞋產品分類
智能鞋的產品分類與普通鞋子有細微的不同,目前在售的智能鞋類型有兩種,童鞋和運動鞋。在功能上有計步鞋與定位鞋兩者之分,計步鞋主要有藍牙、傳感器元件,一般無需充電;定位鞋內有GPS、傳感器、藍牙等元件,一般需要定期充電,價格也相對更高。智能鞋功能與類型高度一致,基本可以確認童鞋采用的就是定位功能,運動鞋采用的就是計步功能。
智能鞋市場品牌分析
國內智能鞋在2013年左右開始在市場上出現,近兩年來發展迅速,如今已有數十個國產智能鞋品牌。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5年,有超過10個智能鞋產品亮相市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官方旗艦店、眾籌是主要的銷售渠道
智能鞋的銷售渠道主要有官網、官方旗艦店、授權代理、眾籌渠道等,其中官方旗艦店和眾籌兩個渠道的銷量占全部渠道80%以上。
智能鞋產商分布:朝鞋業基地蔓延
目前中國鞋業已呈現產業集群式發展狀態。總的來說,有四大產業集群。一是以廣州、東莞等地為代表的廣東鞋業基地,主要生產中高檔鞋;二是以溫州、臺州等地為代表的浙江鞋業基地,主要是生產中檔鞋;三是以成都、重慶為代表的西部鞋業基地,主要生產女鞋;四是以福建泉州、莆田等地為代表的鞋業生產基地,主要生產運動鞋。
隨著"互聯網+"風潮的蔓延,越來越多的傳統鞋業制造業也開始了自己的智能鞋研發之路。由于掌握了智能鞋業里"最重的"生產資源優勢,傳統鞋企可以更自由的掌控項目進度,生產調度也更靈活,自主性更強。就目前來看,隨著智能鞋市場的進一步擴張,相信會有更多觀望中的鞋企加入。
四、未來幾年智能鞋發展的趨勢預測
圖五:某互聯網廠商開發的運動智能跑鞋
智能鞋的市場規模在2015年增長迅速,而2016年國內的大環境仍有利于智能鞋發展。在政策層面,國家發布的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相關文件都支持傳統鞋企朝智能制造轉型。在資本層面,投資者普遍看好智能鞋領域,有多個智能鞋產商在今年獲得融資。在媒體層面,智能穿戴產品是2015年媒體追逐的最大熱點之一。因此,預計2016年智能鞋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鞋服的智能化并不是有核心硬件技術就可以實現,在生產和銷售上還有許多決定成敗的關鍵點,而與傳統鞋企合作可有效控制風險。傳統鞋企可引入熟悉互聯網運作模式的團隊,把傳統鞋企在供應鏈及線下渠道方面的優勢與互聯網模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智能鞋的研發生產銷售方面將事半功倍。
除了計步、定位功能外,智能鞋還具備一定的游戲功能。根據雙馳智能鞋孵化平臺在體博會、Chinajoy等展會上推出來的智能鞋概念產品來看,智能鞋目前已經可以一定程度上扮演游戲操控設備的角色,通過與手機、平板、電腦連接,動動腳就可以玩游戲。除此之外,智能鞋還能與目前炙手可熱的VR眼鏡相連,在虛擬現實世界中走遍全世界的風景,提前感受VR旅游帶來的便利。
未來幾年智能鞋業在這四個方面將有所突破
1、智能鞋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智能鞋的認知度在2015年上半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市場規模也隨之擴大,而整個大環境仍有利于智能鞋發展。在政策層面,國家發布的互聯網+、工業4.0等相關文件都支持傳統鞋企朝智能化轉型。在資本層面,投資者普遍看好智能鞋領域,有多個智能鞋產商在今年上半年獲得融資。在媒體層面,智能鞋是媒體追逐的熱點之一。因此,預計下半年智能鞋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2、傳統鞋企將成為智能鞋主力軍
傳統鞋企紛紛涉足智能鞋領域,并取得了一定成績。這給前進方向迷茫的傳統鞋企指明了轉型道路。在智能鞋產商中,也看到了越來越多來自鞋業基地的公司。在接下來的半年內,預計會有更多的傳統鞋企開始進入智能鞋領域,最終成為智能鞋領域的主力軍。
3、智能硬件產商將致力于建立智能穿戴生態圈
智能硬件產商在智能鞋領域取得成功后,往往會繼續開發其他類型的智能可穿戴設備,致力于打造自身的智能穿戴生態圈。而像小米這樣已經在智能手環領域取得一定成績的智能硬件產商,也不忘在智能鞋領域分一杯羹。而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通過應用自身的優勢特點,在該領域布局,試圖搶占新的互聯網入口。
我愛方案網認為:隨著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的提升,萬物互聯已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智能鞋將成為物聯網的一個重要入口。正因為此,無論是像小米這樣已經在智能手環領域取得一定成績的智能硬件產商,還是像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不忘在智能鞋領域分一杯羹,在該領域布局,試圖搶占這個新的物聯網入口。今年的智能鞋行業仍處于探索期,產業環境、消費者習慣在逐步形成中,產業鏈逐步成熟,智能鞋將朝著更完善的方向發展。該階段以挖掘用戶需求,嘗試產品形態,構建軟件生態系統,改善用戶體驗為主要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