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久章草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视频5,樱桃视频污在线观看,窝蝌蚪免费精品视频

電子方案開發供應鏈平臺
一鍵發布任務
獲取驗證碼
返回

發布成功


贊賞作者

贊賞金額:

  • ¥2
  • ¥5
  • ¥10
  • ¥50
  • ¥100
  • ¥200

支付金額:5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贊賞成功!
你的贊賞是對作者最大的肯定~?

當前位置 : 首頁 > 方案訊 > 方案訊詳情
借助全可編程技術兌現 5G 的承諾
發布時間:2022-04-06 閱讀量:1310 來源:我愛方案網整理 作者:我愛方案網

第 5 代無線接入網絡有望滿足 2020 年及以后新型用例及應用的系統和服務要求。連通各行各業并支持新服務是 5G 技術最重要的方面,以便為滿足 2020 年信息社會的要求做好準備。第 4 代或 4G LTE 主要在于連接人和地,是以通信和信息共享為核心主題。5G 通過為 4G 的通信和信息共享主題增加可靠、彈性的控制與監控功能,從而將連接范圍擴展到機器設備。這種轉變對系統要求和設計原理產生了深遠影響。


因此,需要使用虛擬化和軟件定義網絡來挑戰 5G 系統/網絡性能極限,以確保實現更高的網絡容量、更高的用戶吞吐量、更高的頻譜、更高的帶寬、更低的時延、更低的功耗、更高的可靠性和更高的連接密度。5G 架構包含模塊化網絡功能。這些功能可按需部署和擴展,從而能夠以低成本方式滿足廣泛的應用案例需求。


4G LTE 技術很成功,非常適合 6GHz 以下頻譜。5G 則增加了 6GHz 以上頻譜,為無線電接入網絡開啟了大段未使用頻譜。它還支持大于 20MHz 的載波,降低控制開銷,提高 RAN 靈活性以滿足多種用例需求。支持大于 6GHz 的頻譜是 5G 技術最具前景的屬性之一,或許也是難度最大的特性。6GHz 以上通道模型由 3GPP 于 2016 年 6 月發布,其精度對正確設計基站和用戶設備(UE)設計起關鍵作用?,F實情況是,還需做更多工作和現場測試以提高這些模型的精度。這期間,系統設計需要具有靈活性和內在的可編程性,以根據在現場經驗調整和改進底層算法。


將端到端時延減小到 1ms 以內是 5G 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旨在滿足任務關鍵型應用的超高可靠低時延用例,以及擴展的移動寬帶用例(諸如承諾為服務提供商帶來更高收入的游戲)的要求。5G 正在改進幀結構以實現上述這一目標。圖 1 給出一種準 5G 標準幀結構方案。該方案具有 100-200 微秒級的很短的傳輸時間間隔(TTI),比 4G LTE 的 TTI(1ms)縮短 10 倍,具備快速的 Hybrid ARQ(自動重發請求)確認,可縮短系統時延。


5G 有望支持靈活的幀結構,以適應不同用例和應用要求,例如數據包長度和端到端時延。有兩種子幀擴展方法正在考慮中,它們具有靈活的每子幀符號數量和可變的子幀長度。也可將兩種方法混合使用。兩種方法都支持多種傳輸類型(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和混合方式)。子幀持續時間和采樣率與基線 5G 數字論定義的一樣。靈活幀結構對物理 (PHY) 層實現有影響。


一種準標準的基線 5G 幀結構


 圖 1:一種準標準的基線 5G 幀結構


MIMO 技術非常適合厘米波 (3-30 GHz) 和毫米波 (30-300GHz) 頻率,這是價格便宜而且未充分利用的頻譜資源,有大量可用的連續波段。頻率越高,傳輸信號的傳播損耗越大。不過,更高頻率下能獲得很窄的筆形波束,可實現更大天線增益,以補償較高的傳播損耗。此外,隨著載波頻率增加,天線單元的尺寸會減小。因此,可以在更小的區域裝入更多天線單元。


5G NR(新無線電)規范草案沒有指明所支持的 MIMO 層數量,不過很可能高達 32 至 64 層。5G 系統將支持在每個 TTI 期間對用戶資源分配進行快速重新配置,以實現更高頻譜利用率。當支持多個 MIMO 層時,這會進一步加大系統復雜性。圖 2 給出了 5G MIMO 系統中用戶資源分配實例。時分雙工 (TDD) 有助于緩解 5G Massive MIMO 的實現,其中信道狀態信息利用信道互易性來確定。該方案未考慮用戶端設備或終端中的非線性。需要指明的重要一點是,在 5G 基站實現方案中,終端需要記錄多個波束并定期請求基站進行資源分配,以便為上行數據傳輸分配最佳波束。


基線 5G 系統中的 MIMO


圖 2:基線 5G 系統中的 MIMO 


對于 6GHz 以下的部署,5G 系統通常多達 64 個天線單元。6GHz 以上可有更多的天線單元數量。數字波束形成一般用在 6GHz 頻率以下的情況(在基帶中實現);而結合了數字和模擬波束形成技術的混合方案則用于 6GHz 以上頻率。包含 64 個天線單元的 Massive MIMO 系統配置會顯著增加復雜性和成本,因為要支持 L1 基帶中數字波束形成所需的大量有源無線電信號鏈和預編碼計算。基帶處理信號鏈與遠端射頻單元之間的連接要求急劇增加。為了比較經濟地實現這些系統,有必要在無線電中集成 L1 基帶信號處理或其中的一部分。未來的這種功能劃分可能導致網絡節點中 L1-L2 與無線電功能處在相同位置。圖 3 介紹了 64 個天線單元的 Massive MIMO 在不同系統功能邊界上的連接要求,凸顯了 L1 與無線電共址的必要性。


Massive MIMO 系統中的連接挑戰


圖 3:Massive MIMO 系統中的連接挑戰


5G 的范圍相當廣泛,而且整個業界又非?;钴S,提交了數百提案,因此使得商議時間大大延長。對所提議的算法和網絡配置進行仿真,這樣雖說不錯,但還不夠。概念驗證演示、現場試驗和測試臺對于這些提案的評估都非常關鍵。這使得一般的機構很難審核所有提議。此外,來自市場的壓力也非常巨大,要求更早地發布 5G 規范。有些運營商對于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和超高可靠低時延用例(URLLC)標準化的推出計劃延期感到不悅——預期在 2019 年末推出。3GPP已針對數據選擇 LDPC,針對 eMBB 用例選擇極化碼。對于 mMTC 和 URLLC 用例,LDPC、極化碼和渦輪碼都在考慮之中,不過行業還要等待更長時間才能為這些用例做出結論。


更復雜的是,運營商沒有明確 5G 用例如何進行商業化部署以及哪種會在市場部署方面走在最前面。固定無線接入(替換最后一英里光纖)和智能城市是兩個業界領先的用例。采用URLLC的垂直產業整合以及自動化運輸等還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從實驗室和有限現場試驗中走出來,實現更廣泛的市場應用。出于這些原因,5G 系統預計要具有足夠的靈活性和可編程性以精調系統功能和性能,從而在這些用例被采用后實現演進并適應市場現實。

 


文章評論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對文章進行評論。

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最新活動
意見反饋
取消